找到相关内容24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林宝训》研究

      《禅林宝训》四卷,由宋临济宗妙喜(宗杲)和竹庵(士圭)两禅师共集。此书不久散失过半,南宋东吴(今苏州)僧人净善于南宋淳熙年间,游历江西云居山时,从老僧岳山祖安处得到散失过半的《禅林宝训》。由于...妙熹宗杲禅师,勇敢地站出来,对此说进行了坚决反击。《禅林宝训》是这样记载的:“绍兴初,佛日(即宗杲)入闽,见学者牵之不返,日驰月骛,浸渍成弊,即碎其板,辟其说,以至祛迷援溺,剔繁拨剧,摧邪显正,特然而振之,...

    徐小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340755.html
  • 宋元时期佛儒交融思想探微

    大慧宗杲更具有代表性。沿著禅宗“运水与搬柴,皆神通妙用”的道路  ,宗杲进一步倡“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  ,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警觉底时节。  ”...作行为、语默动静,皆是佛家的第一等做工夫处。更有特点的是,宗杲  把佛教的世俗化与佛儒之交融联系、统一起来。 他说:“□地一下子  ,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 ( 注 20)...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243766.html
  • 禅宗法嗣在安徽的传承与弘扬

     宗杲(1089-1163)临济宗杨岐派五世。俗姓奚,号妙善,宁国(今安徽宁国市)人。12岁出家,17岁受具足戒,参拜圆悟克勤,克勤以所著《临济正宗记》授之。闻“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诗句,顿生悟道,名震京师。始兴七年(1137年)住持径山(浙江余杭县境内)能仁寺。道法之盛。冠于一时。四众弟子达2000余人。时礼部侍郎张九成,学禅于宗杲,与之交游。绍兴十一年(1141),因张九成反对秦桧和金受...

    徐金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754510.html
  • 关于宋代文字禅的几个问题

    宗杲曾指出:‘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以古人入道因缘(指公案),聚头商榷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为禅者。’【[宋] 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十,《大正藏》卷四七,...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从这种感受中获得证悟体验。而所谓‘悟’,是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情况下瞬间出现的。宗杲对证悟之后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639235.html
  • 慧开及其著作《无门关》

      关于“看话禅”这一宗门作略,其理论的系统化自然是在大慧宗杲(1089年~1163年)之时,但在宗杲之前,“看话头”的作略早已在丛林中兴起。据《频伽藏》所收的《宛陵录》   所载,黄檗希运曾经提出过...恶知恶见的目的,以见性开悟。在具体的看话头的禅修运作当中,宗杲还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他说:   不得作有无会,不得作道理会,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不得向扬眉瞬目处垛根,不得向语路上作活计,不得扬在...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341351.html
  • 楚山禅风浅议

    禅净融通法门。另一方面,楚山又继承了唐宋以来宗密、宗杲等人三教融通的思想,楚山主张以佛教禅宗的心性本源融通儒道二教特别是儒教理学的思想,楚山是以佛教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儒道二教,主张三教融通的。楚山禅法深刻...信入此道者,则可与从上李刺史裴宰相、庞居士诸大老千古同风共一也。” ,这其实也是宣扬三教融通的宗杲等人的一贯思想主张。   二   楚山在接引学人时,除了禅师们普遍常用的机锋棒喝之外,...

    伍先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55058886.html
  • 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法来运用公案,即从公案中提出某些语句作为题目来参究,以扫荡一切思量、知解,力求获得真正的禅悟。   宗杲创立的禅法,被称为“看话禅”,也称“看话头”。“看”,本指无声的注视,此指参看,参见,参究。...才能达到“悟”境。所谓“断”,就是必须将心中的一切知识、观念,通通放下,甚至连世俗精神活动的主体“心”也一并休歇,然后以虚豁空寂的胸怀去参究话头。在宗杲看来,人们的思维卜度、知解成见,是以主体与客体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538988.html
  • 《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序言

    随着佛教的整体运势由盛而衰,宗门里,除了临济门下的圆悟、宗杲等少数人有盛唐之气之外,其他禅门大德的气象已大不如从前。也许是根性变钝的缘故,众生对法的执着越来越深固。比如,闻说禅非坐卧,便干脆不坐禅、不习...何以故?当年,宗杲、正觉二位禅德,本为了克服修行人在“直指”之下犹不能顿悟见性、犹不肯直下承担的弱点,才提倡“看话禅”和“默照禅”,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期方便、应病与药的考虑,何曾把参话头和默照当作实法...

    净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852264.html
  • 绍洞宗祖业,立默照家风——宏智正觉及其禅法

    、明两代,话头禅几乎一直统治著丛林。直至明末千岩元长才对此有所改观,乃有明末清初禅林的短暂活跃,然中晚期的清代禅林,话头禅又得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宗杲极力推行看话禅的同时,天童正觉在明州创立了“默照禅”,与宗杲的看话禅正好形成对立,因而撑起了洞宗的另一块天地。相对于名噪丛林的宗杲而言,正觉的行谊一直为教内外所忽略,因而本人不揣鄙陋,将天童正觉之禅风略陈如下。  一、宏智正觉的生平   关于宏智正...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759591.html
  • 浅谈中国佛教的哲学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成佛理想。惠能曾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神会也说:“若在世间即有佛,若无世间即无佛。”宋代的著名禅师宗杲甚至提倡“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富贵丛中参得禅,杨亿虽身居翰林也参禅,张商英做江西运转使也参禅。这种在世俗事务中参禅,宗杲认为比终日打坐念禅的禅师要强得多。由于佛教的这种儒学化与世俗化,出现了僧侣禅师与士大夫相互交游!酬唱的局面。大...

    胡 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4962021.html